- · 新闻与写作版面费是多少[10/07]
- · 《新闻与写作》投稿方式[10/07]
公文写作的四个特点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公文由谁来起草、谁来修改、谁来审核、谁来定稿、谁来签发,都是由相关制度来规定的,并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来确定,并非个人的自主行为。 一、特定作者 四、特定功能 公文规定
公文由谁来起草、谁来修改、谁来审核、谁来定稿、谁来签发,都是由相关制度来规定的,并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来确定,并非个人的自主行为。
一、特定作者
四、特定功能
公文规定的内容,在规定的时间、规定的空间范围内,所有机构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和办理,这就是公文的特定效力。
四是舆论宣传。推动工作,实施管理,需要宣传舆论来支持。公文作为宣传舆论的载体,具有较强的政策性、理论性和宣传性,能够阐明事理、启发觉悟、提高认识,起到宣传教育作用。特别是指导意见、会议纪要、表彰通报等公文,更具有典型引路和宣传教育作用。
三是决策参谋。在进行决策过程中,离不开调查研究和意见征询,离不开信息的收集、处理和运用,公文以其法定的渠道,收集各种信息,为资治辅政服务。如使用调查报告、经验材料,可以反映情况,揭示问题,提供对策,实现以文辅政。
公文有着自身独特的行文方式和格式要求。每一种公文适用于一定的范围,表达一定的内容,相互之间不能混淆使用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五是联络商洽。许多工作需要介绍、联络、商洽和协调,以便相互理解、支持和配合,发挥整体协同效应。使用通知、通报、报告、请示、函等具有信息交流、商洽协调功能的公文,就能够成为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。
一是发号施令。公文是实施领导和管理的载体,发挥着规范控制、令行禁止、组织协调的作用,有着自己的权威性。这类公文包括法律、法规、规定、条例、决定、通告等。通过发号施令,进一步规范人们的行为。
一篇公文代表着单位的水平和形象。从执笔者到讨论者,从审核者到签发者,都有着各自的分工,好的公文是大家通力配合、共同努力的结果。
一些记载重大历史事件的公文,具有历史文献的作用,历史价值非常之主高,同时也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。今天的公文是明天的历史,这句话说得非常正确。
公文源于管理和公务活动,公文服务、服从于管理,体现管理者的意志。
公文是传递政令、沟通信息、推动公务活动开展的重要工具,具有以下六方面的作用。
公文由单位或组织制发,代表着单位或组织的意图,在单位或组织的权限范围内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。发文机关职权范围越大,公文的权威性就越强,作用范围也就越广。
一是公文的文体要合乎规范。公文写作要有强烈的文体、文种意识,文体是指公文的语言体例,也叫语体,包括语言、字词、文种、风格等。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公文的书写格式、语体特点和附加标识。
四是公文的表述要简单明了。公文要力求结构简约、层次清楚、语言简洁,把事情和想法写清楚、说明白、讲透彻,文字越简单越好。要做到情况属实、观点明确、文字精练、条理清楚、文字干净。
二是公文的结构要符合逻辑。公文写作要讲究逻辑思维,通过概念、判断、推理,通过综合、比较、论证,形成写作思路,完成写作任务,写作中要多使用说明、叙述、议论等表达方式,慎用文学表现手法。
三是公文的文风要平实朴素。公文的目的在于表达政策观点,传达精神内涵,提出措施要求,这就要求公文的语言必须准确、鲜明、生动,不说大话、空话、假话、套话,要实实在在、明明白白,不能言之无物、哗众取宠。
公文的作者并不是起草者,而是发文单位,落谁的款、盖谁的章,谁就是作者。这就是“特定作者”的真正含义。
三、特定格式
二是沟通信息。在开展公务活动时,经常要联系工作、交流信息、沟通情况、商洽问题、凝聚共识、寻求配合,此时就需要通过公文来进行沟通交流。比如通过发布决议和指令来统一思想,形成共识,实现步调一致;通过总结工作,分析和反思问题,来提高工作效率,提升工作质量;通过发布通知、通告、通报等公文来规范组织行为,保证公务活动的正常开展。
二、特定效力
公文与其他文体不同。其他文体,如文学作品、新闻稿件、学术文章等都是“谁署名、谁负责”,文责自负。而公文作者则是为单位代言、为领导代笔,作品归单位或使用者所有,责任由最后签发者来承担。
公文属于应用文的范畴,是在公务活动中产生,并在公务活动中产生效力和作用的特定应用文。它除了具有应用文的一般特性之外,还有四个显著特点,即特定作者、特定效力、特定格式、特定功能。因此我们说公文姓公、公文为公。
文章来源:《新闻与写作》 网址: http://www.xwyxz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6/78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