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写自大凉山的长信,是他“最难的一次写作”|

来源:新闻与写作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7-22 19:4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【如果您有新闻线索,欢迎向我们报料,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。报料微信关注:ihxdsb,报料QQ:】 给你写一封长信 ?用深情的语气 素材有了,想法有了,怎么把他们巧妙地串起来?罗伟

【如果您有新闻线索,欢迎向我们报料,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。报料微信关注:ihxdsb,报料QQ:】

给你写一封长信 ?用深情的语气

素材有了,想法有了,怎么把他们巧妙地串起来?罗伟章琢磨了很久,决定以书信体的形式来完成这次写作。“我这里下雪了。夜里10点过,听见窗外细响,以为是蚊虫或风声,结果是落雪的声音。雪花干爽,结实,坠地后竟能弹跳,可待我洗漱过来,窗台上的积雪已能陷一个指节。由此我相信了古书对凉山的描述:群峰嵯峨,四时多寒。”

为了写好凉山,他深潜大凉山腹地的昭觉、喜德,驻扎深入采访两个多月。他采访当地行政干部,省内驻地干部,外省来的扶贫干部,医院的院长、医生,也跟学校的师生、田间的农民、支教老师深聊。“白天采访,晚上整理,阅读,做笔记。看了很多书,人文历史社科,做了30多万字的笔记。虽然凉山属于四川,但跟我以前写老家四川大巴山最大的不同在于,听不懂当地语言,交流需要借助翻译。语言很重要。但因为我听不懂,就没法捕捉语言里的很多微妙信息,它们容易在翻译中溜走。”

作为一部与现实对照的非虚构作品,光有诗意肯定也是不行的。罗伟章为《凉山叙事》掏心挖肺,动用了缜密的逻辑思考和知识储备,从哲学到人类学,可谓上下求索。每一步的书写,能看出他都经过细细的琢磨。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判断的时候,都是翻来覆去地斟酌。他会非常坚定,偶尔也有困惑、纠结的时刻。“很多时候,在凉山,遇到一些事物,可以有比较清晰的判断,但有的时候,的确不容易找到一个非此即彼、斩钉截铁的粗暴结论。很多事情是复杂、丰富、多样的。所以,我会非常非常谨慎,小心,尽最大可能避免偏见,尽量写出复杂性、丰富性。”

罗伟章写了20多年小说,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成熟小说家。去昭觉后,他原本想着蹲在一个地方,这个地方越小越好,比如一条街道、一家工厂、一个餐馆、一个家庭,甚至小到只关注某一个与主题有关的人,然后写出这个人的前世今生,小溪汇入大河,脱贫攻坚的局部和整体都可呈现。这也是一个小说作者最熟悉的路径。然而,当他真正深入大凉山,来到昭觉县,阅读了彝族的历史,目睹了他们的现状,觉得那种写法虽然照样可行,却不能完成真正的表达。

在《凉山叙事》的书封上,有“以审视之眼,迎进光明”的字眼。罗伟章特别解释了“审视”这个词,“我想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歌颂,也不是粗暴的批评。 审视的意思是,冷静地观察,思考其中的逻辑和可能性,梳理迎向光明的路径。”罗伟章还不忘强调,“我不光审视别人,也会反过来审视自己。通过这场写作,我有一个感触:从表面上看起来差别很大,但其实内核,并没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高明多少。这也提醒我,谦逊不仅是品德,还是自我生长的可靠空间。”

其次,与罗伟章最得心应手的虚构作品不同,写纪实题材,不能像写小说那样打破边界,而是需要尊重纪实题材的边界,”这对我也是一次挑战。”此外,非虚构写的人和事,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。你的写作会有很多眼睛在看。看你写的是不是真的。对此,罗伟章给自己提了更高的要求,”不能只写眼睛看到的真,长在表面上的真,还要写出更深的真,埋起来的那种种子的真。”

所以这次表达凉山,他决定,不再像以前写小说那样,从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生活以小见大,而是把面铺开,沉下心来,深入思考一个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、解决的途径。“我希望走到这个民族的深处去。对他们为什么有那样的传统,为什么有这样的今天,从历史积淀、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角度,做系统梳理。把导致贫穷背后深层的原因,从观念的层面,尽可能深入地挖掘出来,写成一部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。我认为,这样的写作,才能帮助外界更能理解凉山脱贫攻坚的巨大意义和艰辛不易。而且,也让读者真正理解这块神秘的土地。”

“单说凉山,无法理解真正的凉山。西昌作为凉山首府,昨天我从那里过,可谓秋色宜人,城郊的尔舞山,苍松翠柏,日光透林,停车观景台,回头看邛海,海面如太极图的那条阳鱼,在蓝天白云下闪着银光,渐次低垂的黛青色山脊,颔首两岸,层层远去,与天相接。感觉天里天外,都被太阳照耀着,尽管有风从北面吹来,穿一件薄薄的抓绒外套,还是嫌热。然而,浅浅地打个盹,翻山过去,到解放沟,气温便陡然迭落。解放沟是西昌和昭觉的温差带。过了七里坪,一路东行,只见苍灰色的山体和悄无声息的河面,愈来愈深地横着冬日光景。”

文章来源:《新闻与写作》 网址: http://www.xwyxz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2/778.html



上一篇:今天我们该如何读书和写作?评论家黄德海挖掘
下一篇:职场写作:新闻稿的写作技巧

新闻与写作投稿 |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| 新闻与写作版面费 | 新闻与写作论文发表 | 新闻与写作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新闻与写作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